• <u id="k5acg"><acronym id="k5acg"></acronym></u>

  • <big id="k5acg"></big>
    <pre id="k5acg"></pre>
      <i id="k5acg"></i>

    <pre id="k5acg"></pre>

      <blockquote id="k5acg"><track id="k5acg"><object id="k5acg"></object></track></blockquote>
        1. 歡迎進入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官方網站!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19年度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20-6-24
          2020年六五環境日前夕,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19上海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即日起將陸續發送至各相關單位。廣大市民可登錄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門戶網站(sthj.sh.gov.cn)瀏覽或下載。

          《2019上海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2018年度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已增加地下水環境質量、海洋環境質量和生態環境狀況的基礎上,進一步根據市生態環境局機構改革后職能劃轉情況,完善了土壤環境質量、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等生態要素內容,補充了“三線一單”編制與管理、應對氣候變化、污染源普查等工作進展。

          《2019上海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詳細描述了2019年上海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全面總結了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其他重點工作的進展情況,介紹了相關保障措施的落實情況,以及公眾參與和監督工作開展情況。

          2019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年。上海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污染防治攻堅戰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創新示范,圓滿完成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環境保障工作,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主要污染物濃度進一步下降

          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但臭氧污染仍較突出。2019年,上海市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優良天數為309天,AQI優良率為84.7%。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為7微克/立方米,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超出國家二級標準2微克/立方米。臭氧在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占比達46.4%,污染仍較為突出。

          在空間分布上,由于上海市主導風向為東南風,PM2.5和PM10受區域輸送和二次生成影響,總體呈西高東低的分布態勢;SO2全面達標,濃度總體較低;NO2總體呈市中心向周邊區域遞減的趨勢,浦西地區濃度總體高于浦東地區,與機動車聚集度基本一致。

          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氮磷污染問題雖有所緩解,但仍為主要污染指標。2019年,上海市地表水環境質量較2018年進一步改善。全市主要河流的259個考核斷面中,Ⅱ~Ⅲ類水質斷面占48.3%,Ⅳ類斷面占47.5%,Ⅴ類斷面占3.1%,劣Ⅴ類斷面占1.1%,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和氨氮。與2018年相比,考核斷面中劣Ⅴ類比例下降了5.9個百分點,氨氮、總磷平均濃度分別下降了35.1%和7.3%。上海市4個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本市近年來不斷加大截污治污力度,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氮磷仍為影響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的主要污染指標。

          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2019年,市規劃資源局開展的地下水水質監測結果顯示,上海市13個國家級地下水監測點中,水質為Ⅲ類、Ⅳ類、Ⅴ類的數量分別為2個、10個和1個,分別占15.4%、76.9%、7.7%。上海地區地下水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海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2019年,上海市海域符合第一類、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監測點位占20.5%,符合第三類、第四類標準的監測點位占10.3%,劣于第四類標準的監測點位占69.2%,主要污染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長江河口水域水質優良且總體穩定,但由于海水水質標準與地表水水質標準存在較大差異,本市海域劣于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現象較為普遍。

          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較好。2017年至2019年上海市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基礎點位的例行監測結果表明,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較好。

          聲環境質量基本保持穩定。2019年,上海市區域環境噪聲基本保持穩定;道路交通噪聲有所改善。

          輻射環境質量總體情況良好。2019年,上海市輻射環境背景值和輻射設施周邊的輻射強度均處于正常水平。

          生態環境狀況良好。2018年[[1]]上海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為62.40,生態環境狀況評價等級為“良”,植被覆蓋度較高,生物多樣性較豐富。

          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順利完成各項年度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任務

          2019年是本市第七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關鍵年。依托本市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推進平臺,第七輪計劃總體進展順利。以大氣、水和土壤污染治理為重點,本市繼續推進落實《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8-2022年)》、《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同時,編制印發了《上海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上海市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各項污染防治任務。

          2019年,本市穩步推進近年出臺的各項改革任務,研究制定新的改革措施,集聚改革集成效應,不斷加強環境治理體系建設。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全程分類,全市垃圾分類準確率達90%以上,在住建部對全國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考核中,上海繼續位列第一。制定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標準規范,推動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完善河湖長制管理數據庫,實施“一河一策”。全力做好第二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配合工作,實現第一輪市級環境保護督察全覆蓋。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試點改革。持續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全面啟動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制定《上海市濕地名錄管理辦法(暫行)》,基本完成自然保護區綜合管理職能劃轉工作。

          2019年,上海市各項重點工作順利推進并完成年度任務目標。按期完成排污許可證核發任務,持續推進總量減排工作,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給本市的“十三五”主要污染物削減目標;持續加強固體廢物管理、輻射安全管理、海洋環境保護、自然保護地監督管理、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應對氣候變化、污染源普查;進一步加強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合作機制的聯動,推動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共保聯治。

          三、穩步推進機構改革,持續加強環境執法

          2018年11月,市委新組建市生態環境局,新設立市生態環境局黨組。2019年2月,市委正式批復市生態環境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完成生態環境、農業、自然資源、發展改革、水務(海洋)等多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職能的劃轉調整。2019年3月底,本市各區也基本完成區生態環境局的機構改革工作。

          完成本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改革,報請市委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我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實施方案》,完成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總隊組建等工作。根據市委編辦印發的《關于推進區級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有關機構編制問題的通知》要求,指導各區完成區級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組建工作。

          在持續加大環保投入、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進一步豐富多種執法手段的有效運用。2019年,全市生態環境系統查處案件2427件,處罰金額近3.4億元,作出按日計罰2件,處罰金額共122.7萬元;實施查封扣押121件,限制生產、停產整治11件,移交公安部門行政拘留13件,移交公安部門涉嫌環境污染犯罪28件。  

          相關鏈接:

          1.上海市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站點設置情況:2019年,上海市設有環境空氣質量國控評價點9個(監測結果用于統計上海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環境空氣質量分區評價點54個(含9個國控評價點,監測結果用于統計各區環境空氣質量狀況);道路揚塵在線監測點位450個;地表水環境質量考核斷面259個;地下水國家級監測點位13個;海洋環境質量監測點位39個;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基礎點位76個;區域環境噪聲監測點位249個,道路交通噪聲監測點位195個。

          2.上海市酸雨污染情況:2019年,全市降水pH平均值為5.34,酸雨頻率為44.5%,較2018年下降9.3個百分點。近5年的監測數據表明,上海市酸雨污染總體呈下降趨勢。

          3.上海市道路揚塵污染情況:2019年,全市平均道路揚塵顆粒物濃度為0.105毫克/立方米,較2018年下降0.006毫克/立方米;各區道路揚塵顆粒物平均濃度在0.095~0.113毫克/立方米之間。

          4. 聲環境質量評價標準:聲環境質量按照2013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 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 640-2012)進行評價,具體標準如下表所示:

          噪聲等級劃分            單位:dBA

          類型

          時段

          一級-

          二級-較好

          三級-一般

          四級-較差

          五級-

          區域環境噪聲

          晝間

          50.0

          50.155.0

          55.160.0

          60.165.0

          >65.0

          夜間

          40.0

          40.145.0

          45.150.0

          50.155.0

          >55.0

          道路交通噪聲

          晝間

          68.0

          68.170.0

          70.172.0

          72.174.0

          >74.0

          夜間

          58.0

          58.160.0

          60.162.0

          62.164.0

          >64.0